【
仪表网 仪表下游】导读:水生态修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,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仅是地上的污染,地下的污染才是重点。找病根,那就需要地方拿出“绣花针”,挨个找,挨个治!
截至2020年底,2914个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.2%;
2021年,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。
别急着庆祝,黑臭水体的硬仗还不算完!接下来,该需要各地展现“绣花针”功夫了。
生态环境部在前几日的例行发布会上就表示,要跟黑臭水体治理这个“硬石头”死磕到底——“不获全胜,决不收兵!”截至目前,黑臭水体三年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1.5万亿。可见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,决心很坚定。
不过,随着黑臭水体治理管控的程度逐渐提升,可供调整的区间缩小,找到症结越发不容易了。而从此前《“十四五”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》设定的目标来看,2025年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,差距仍存,任务很重。
需要强调,黑臭水体治理的“绣花功夫”要落到实处!
近年来,广州在水体治理上的成绩可喜,同时,在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是有目共睹的。如,广州利用大数据技术,助力197宗黑臭水体返清,13个国考断面全面达标,还多次获得国家激励,荣获多项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的称号等。但广州在水体修复上是花了大力气的。
水生态环境司司长介绍说,广州的黑臭水体也面临很多困难,他们将城市划分称几万个排水单元,制定相应的达标工作规范,一个一个地抓,“绣花针”功夫展现出来,才将水环境整体水平提上去。
从广州累积的经验中可以看到,黑臭水体治理没有捷径可走。各地追求水体质量达标的同时,更要注重水生态恢复。
水生态修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,黑臭水体的存在不仅仅是地上的污染,地下的污染才是重点。其中最紧要的还是管网问题,污水、雨水“同流合污”,管网漏损情况严重。
而如今,管网设施建设水平滞后,且管网底数不清、纵横交错、协调困难,挡住了黑臭水体的出路。顺着排污口往里找病根,那就需要地方拿出“绣花针”,一针一针仔仔细细地找,不放过每个角落。
最近,5项入河(海)排污口相关
标准印发,将促进地方更高效进行黑臭水体治理,走科学治理的路子。
贯通了“根子”原因,找到科学的治理方案,黑臭水体就将往前跨一大步。
日前,多地方纷纷提高黑臭水体治理的基准线:河南要在2025年基本消除全省黑臭水体,污染物入河量持续消减;宁夏到2025年,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,整治完成农村已排查出的全部黑臭水体。黑臭水体治理已然准备好跃入最后攻坚时刻。
生态环境部表示,下一步,黑臭水体的治理监管力度要再加强,把那些深藏着的污染问题都挖出来,尽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。